探索《光环》奥秘:揭秘科幻与科学交织的科技传奇
2
0
游戏中的真实追求
在游戏中寻找真实的人或许显得有些疯狂,但本文原作者Kevin Grazier将严肃地揭示,《光环》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“不科学”的设定。为何寻求真实
几年前,在一次天文讲座散场后,我与几位观众在饭店闲聊。话题从太空延伸至电影,作为唯一学者,我表示在脑力劳动后,只想看炫酷的爆炸场面。这使我成为了射击游戏粉丝,尤其是Bungie出品的《光环》。它融合了《环形世界》和《异形》的元素,前者是经典的科幻小说,后者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大片。《光环》的灵感来源
仔细观察,《光环》的世界观和剧情并非原创,其灵感主要来自借鉴和拼凑。例如,士官长“秋风之墩”号上的讲话明显照搬了《异形2》中艾尔·亚彭中士激励下属的一幕;舰桥后方的公告版上有一张寻猫启事,猫的名字叫Jonesy,与《异形》中女主宠物的名字如出一辙。科幻作品的吸引力
玩家并不关心这些细节。他们需要的只是满足——通过成为虚拟世界的一部分,暂时摆脱日常琐事,并感受到不凡。这引发了一个问题:为何制作组会不厌其烦地丰富设定?为何关注细节的玩家随处可见?事实上,这要从科幻作品自身说起。好的科幻作品往往要满足两个条件:想象力丰富,且所有设想都有科学逻辑支撑,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。硬科幻的盛行
这种情况就像带领别人去探险。你必须给他们开始行动的理由,如果想象力不够丰富,读者就不会为故事买单。在看到脑洞大开的引子后,他们肯定会怀疑。接着,你应该告诉他们,这些设定其实有可能实现。带着好奇和探索真相的心态,读者会将探索进行到底,直到最后心悦诚服、恍然大悟。这需要严密的设定,从而形成所谓的“代入感”。这也是为何如今“硬科幻”盛行,“太空牛仔”衰亡的原因。《光环》的设定
在《光环》中,最有趣的部分莫过于“光环”本身。这种太空建筑不仅是“先行者”的实验室,还是关押洪魔的监狱和强大的星际武器。这一概念来自1970年发行的小说《环形世界》,作者拉里·尼文后来解释道:“这是种独特的太空建筑。我的设想是,围绕木星建造一条半径9300万英里、总长6亿英里的人造环带,如果我们有与木星重量相同的材料,就能让这个环带达到1000英里宽、1000米厚,而且比其他太空建筑更牢固和稳定。”光环的建造
如果对比上述两张图片,不难发现,“光环”几乎照抄了“环形世界”的设计。依照官方设定,其直径为5000公里,宽度为320千米,面积为471万平方千米,接近美国领土面积的一半。有人也许会问,建造这么巨大的“光环”运用了什么材料,数量有多少?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小说家,通常,小说只会模糊地提到,太空飞行器都由重量轻、延展性好、甚至能自动产生推力的“特殊物体”修建。光环的成分
尽管构成无法得知,但可以肯定,要想确保“光环”的结构坚固,其成分至少要能维持稳定的固态,不仅如此,它们还要在宇宙中分布广泛,这样才能保证来源和开采。其原料的一部分可能是某种合金,其中包含铁和镍等元素,它们是类地行星内核的组成部分,而且在宇宙中非常常见。另外一种有潜力的物质是碳的复合物——比如用于国际空间站中碳纤维管和2004年之后开发出的石墨烯,它们重量很轻,而且拥有许多其他良好的物理特性。光环的体积
于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:光环的主结构既包含了碳的复合物,同时还有大量合金制造的零件和设备。其中前者的密度大约在1.75吨/立方米,铁的密度在7.85吨/立方米。不妨先将其定为5吨/立方米。接下来,我们只需要从其尺寸入手,确定光环的体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