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使命召唤》启航,泰坦陨落续写:揭秘IW沉浮史新篇章

2 0

崭露头角

1999年,Vince Zampella(以下简称Zampella)加入Computer-Savvy 2015工作室,一年后,EA找上门来,希望2015工作室帮忙制作一款PC版的《荣誉勋章》。2001年E3大展上,他们公布了《荣誉勋章:联合袭击》的演示,游戏于2002年上市,媒体和玩家一致好评,销量持续高歌。2015工作室的老板太过抠门,忍受不了微薄好处的Zampella和West带着其他核心成员直接找到EA高层,希望通过签署新协议来获得独立的游戏开发权。最终,这伙人选择了“离家出走”,并于同年在洛杉矶成立了Infinity Ward(以下简称IW)。

名声大噪

《联合袭击》让IW受到了诸多关注,最后他们选择了更舍得砸钱的Activion(以下简称动视)。2003年春,动视宣布收购IW,并公开了《使命召唤》(以下简称COD)。当时COD还只是个濒临被砍的项目,一个临时的小组正在这个项目中苦苦煎熬。IW接手以后,这个临时的小组就被整合到了Gray Matter Interactive。按照动视高层的旨意,COD被定为了二战游戏,IW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优化Quake3引擎上,2003年11月,游戏如期发行,如电影版的带入感让玩家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。

矛盾升级

开发完COD2后IW内部决定休整一年来考虑系列的发展,但动视高层无法忍受他们迟迟拿不出续作。2001年,动视将只做过家用机游戏移植的Treyarch收入麾下,欲将其打造成一个量产化的游戏工厂。2005年,Treyarch与Gray Matter Interactive合并后便被告知开发COD3项目。COD3发售后口碑销量双惨淡,成为了系列中最“糟糕”、关注度最少的一部作品。反观IW这边,当看到Treyarch把二战题材做“死”之后就撒开膀子搞现代战争。《COD4:现代战争》从企划到制作IW完全没有告知动视任何信息,直至第一次内部开发会议上才拿出详细设定。

竞争与合作

IW秘而不宣的举动令动视十分恼火,但《现代战争》发售后横扫年末各大游戏媒体年度奖项、销量1700万套的傲人成绩让动视看到了商业价值。IW为了避嫌退出了COD5的制作,决心不再碰二战题材。他们对于Treyarch开发的COD被冠上3之名极为反感,认为自家的《现代战争》才是COD正统第三部作品。拿到IW提供的游戏引擎和开发工具,Treyarch便马不停蹄地投身到续作的企划中。从此,Treyarch拥有了自己的拳头作品,不必再看IW的脸色。

《使命召唤》启航,泰坦陨落续写:揭秘IW沉浮史新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