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地求生揭秘:军事演习新战局,战术竞技再升级

2 0

《绝地求生》国服“演习化”:文化适应与市场策略

11月22日,腾讯宣布代理《绝地求生》的消息传来,玩家们在测试服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飞机机翼和降落伞上出现了“军事演习”字样。尽管这些字样很快消失,但玩家们意识到,国服《绝地求生》可能将进行重大调整,从“大逃杀”转变为“特种部队搞军事演习”或“公司百名员工爽玩真人CS”。

审时度势的游戏厂商:文化适应的先行者

在《绝地求生》国服测试之前,蓝洞已经在测试服中测试了“演习化”的版本。在文化适应方面,蓝洞并非走得最快的。同类游戏《荒野行动》在《绝地求生》还在测试攀爬系统时,就已经在正式服中实装了这一功能,并将游戏故事背景改为军事演习。游戏大厅中醒目的红底白字横幅、进入游戏后的“这不过是一场演习”提醒,以及“争当维和先锋”的提示语,都体现了《荒野行动》在文化适应方面的努力。

历史教训:文化差异与游戏内容

类似的文化适应行动在《绝地求生》火起来之前就已有先例。2010年EA发行的《荣誉勋章》多人模式中,玩家可以扮演恐怖分子和美军对抗。尽管发行时也有顾虑,但最终因引发争议而不得不做出调整。育碧在《彩虹六号》发售之前就提前将曾在预告片中露面的恐怖分子人间蒸发,游戏背景成为了多国反恐部队齐聚一堂进行反恐演习。

商机与负担: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

文化差异为游戏市场带来了商机,但也带来了挑战。一款游戏如果想销往更多国家,就必须在内容上针对当地文化进行改变和妥协。例如,《苏丹的复仇》在中东的成功就是这种战略的典例。游戏每处细节都符合当地文化特征,迅速虏获了当地玩家。如何让游戏不触犯当地的文化禁忌,是一个成本巨大的负担。

文化适应的实践:成功与失败

《这是我的战争》的开发商11 bit studio在伊朗发行时曾遭遇过巨大的阻力,对游戏进行了大量调整。该作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,曾短暂上线后又下架。这表明,文化适应并非易事,需要游戏厂商在内容、市场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。

绝地求生揭秘:军事演习新战局,战术竞技再升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