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战FPS长盛不衰,揭秘其再战岁月新价值

2 0

二战FPS游戏发展现状与困境

自二战结束以来,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七十多个年头。在游戏领域,尤其是FPS游戏,我们似乎对二战这一历史题材的热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。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,二战FPS游戏却面临着诸多困境。

历史题材的过度挖掘与剧情创新难题

二战历史的过分挖掘和开发,导致在剧情上无法有创新和突破。游戏的灵魂核心被限制住了,自然在品质上很难有大的建树。这就好比你买好几套GAL,最后发现所有的路线的结局都是一样的,什么时间会出现新角色,什么时候会出现决定性的FLAG全都是一个套路。

游戏自身特质与玩家体验问题

游戏自身特质也限制了玩家体验。虽然主角光环能让我们孤身一人杀入敌阵取敌将首级,但所有类似题材的FPS游戏都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:玩家是以“士兵”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的。我们的视线能触及的距离至多不过几十千米,战斗时甚至不足百米,是很难在战斗、战役进行的过程中参与全局的。

时代背景与武器装备的限制

二战其时代背景、科学技术的水平让编剧难以发挥其突破天际的脑洞。好不容易构思了元首联合火星人入侵太阳的剧本,但无奈被骂了个狗血淋头,只好作罢拿出历史书推敲一下自己的构思。

代入感与战争题材的反思

最后要提的则是代入感的问题。当用M1911A1爆了扎卡耶夫的脑袋,用飞刀解决了谢菲尔德,用绳索绞死了马卡洛夫。随着终局音乐渐渐入耳,坐在电脑前的我拿起马克杯,满意地嘬了一口略烫的咖啡,享受着正义一方事后的独特快感。

外部环境与游戏产业的快餐化

个人认为在对历史类题材的冲击中,游戏产业的快餐化首当其冲。针对近年来手游、页游的火爆市场以及主机PC用户更迭的各类分析报告数不胜数。用户平均年龄降低,人均消费提高,高端硬核玩家的游戏空间貌似没有以前那么宽敞明亮了。

对二战题材的冷眼相对与反思

而对于二战题材的冷眼相对,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。目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题材选择越来越偏向于未来世界,尤其以架空世界居多。“因为是未来,所以可以有XX”的逻辑早已经被奉为圭臬,而大众除了吐槽一些极其不科学的设定外,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不满和反感。

总结与展望

一言蔽之:如果能够放弃从入侵波兰,到红旗飘扬在国会大厦的大时间跨度,转而做精一场战役甚至是战斗;如果能够放弃从英国皮特、美国山姆、法国布朗到苏联老司机的各阵营人物切换,转而塑造一个完整的步兵班战士的形象;如果能够放弃上九天揽战机、下五洋捉潜艇的全方位体验,转而重视每一次的射击体验、每一次拉枪机的动作——那固然是极好的。呵呵,那你还做个什么游戏?

二战FPS长盛不衰,揭秘其再战岁月新价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