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神秘消失装甲列车,《战地1》背后隐藏的传奇揭秘
2
0
捷克军团的历史背景与崛起
捷克军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,当时作为奥匈帝国治下的一个民族,捷克人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许多捷克人成为了俄军麾下的志愿者,他们后来成为了捷克军团的骨干。在东线战场上,捷克军团表现出色,但随着十月革命爆发,苏俄力图退出战争,这引发了捷克军团的怀疑和不满。为了继续为民族独立而战,大部分捷克官兵要求离开俄国,前往西线战场。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冲突与兵变
苏俄政权同意了德国人的要求,将捷克军团扣留在铁路沿线。1918年夏天,捷克军团发动兵变,与其他反苏力量一道,横扫了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。俘获“雏鹰”号的战斗,从根本上改变了俄国局势,出现了不下10个白色政权,它们既想利用捷克人,但又对其抱有深深的疑虑。“雏鹰”号装甲列车的修缮与战斗
1918年底到1919年初,捷克军团在向东转移的对“雏鹰”号进行了修缮。战争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偏移,红军正在恢复元气,游击队不断骚扰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。1919年4月,白军的最高领导人高尔察克请求捷克军团扫荡当地的游击队。在泰舍特附近的比留撒村,捷克军团与红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。泰舍特车站的袭击与报复
1919年5月7-8日夜,泰舍特车站遭到了大规模袭击。捷克军团在火车站附近遭遇了猛烈的抵抗,但“雏鹰”号及时赶到,用火力摧毁了大楼外墙,击退了游击队。随后三周里,捷克军团对游击队据点进行了残忍的报复。捷克军团与白军的关系微妙变化
1919年夏季,捷克军团与白军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。捷克军团在保护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也在与红军谈判。捷克军团的乘员们发现,他们最大的敌人不只有游击队,还有处境一落千丈的白军士兵。“雏鹰”号的拆分与警戒范围扩大
由于游击队活动频繁,捷克方面被迫将“雏鹰”号拆分成了几个部分,以便扩大警戒范围。这些举措对战局于事无补,入冬之后,随着叶卡捷林堡和秋明失守,白色政权的首府——鄂木斯克已经岌岌可危,为保存实力,高尔察克决定撤往海参崴。